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江华 > 乡镇概况
分享到:
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概况
  • 发布时间:2025-07-04 13:28
  • 来源: 涔天河镇人民政府
  • 作者:
  • 字体【      】

涔天河镇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东南面,因乡镇区划调整,由原东田镇、务江乡、花江乡三个乡镇合并设立,是湖南省水利一号工程——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坝址所在地,是库区移民搬迁和安置重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沱江镇9公里。总面积313.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9.39公顷(其中水田918.53公顷,旱地190.86公顷),林地面积30079.73公顷。全镇辖24个村(居)民委员会,274个小组,11466户,36448人(其中: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搬迁移民共有2081户8039人)。

基本情况】涔天河镇自然人文资源禀赋,辖区内有山地、丘陵、平原,S356、X081、东河贯穿全境,离县城只有10分钟车程,水陆直达;境内生态植被好,水库及林区有原始次生林(阔叶林10万亩),野生瑶药、野果、高山野生古树茶、各种竹木等资源应有尽有;高山瑶、平地瑶、进山瑶等瑶族文化、生活习俗,在辖区内尽收眼底,随进体验;辖区内建有一个5000余人的移民安置点,建筑风格统一、市政设施完备、人口较为聚集,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境内景点繁多,有涔天河水库大坝、屯冲漂流、生态瑶寨、溪江晓雾、清华观、德仙岩及蒋家寨和鹧鸪坝一带的地下溶洞群等,极具旅游观光和开发价值。

【产业经济】统筹推进产业布局、招商引资、要素保障,全力壮大产业经济,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一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新引进宇慧山泉水厂、精鑫电子、锦鸿电机和6家小微企业,完善东田移民安置点标准化厂房配套设施,打造就业基地,带动周边脱贫人员100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新建光伏电站17座。二是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00余亩。融入全县以茶叶、柑橘、烤烟、蔬菜等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布局,烤烟种植4000亩,收购9000担;引进鸿翔茶业、溪江茶叶、六月香果业、橙韵果业等企业投资7500万元,种植茶果8000余亩;种植食用菌500万袋,产值超2000万元。发展庭院经济231户,发放奖补资金57.75万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文旅融合成绩斐然。积极融入县城“十分钟”出行圈,构建“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快打造农旅田园综合体项目,沱涔大道沿线农庄“生意火爆”,安置区枫树街道和红枫林成为热点打卡地,屯冲漂流、务江游船让人流连忘返,全年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各类特色产业年收入超240万元。

【乡村振兴】始终按照县委将乡村振兴作为“两条主线”的要求狠抓落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守牢返贫底线。通过常态化排查、数据分析比对、预警信息处置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基层力量,全年处理预警信息46条,清洗问题数据573条。全年新识别监测对象42161人,通过帮扶消除1444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户均帮扶措施为5.74,完成返贫保险理赔19户、13.75万元加强环境整治坚持以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为抓手,全面绿化、美化、亮化村庄,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聚焦影响村容村貌的空心房、旱厕等细节,加大整治力度,逐户逐点攻坚,严格执行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建新拆旧规定,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全镇共拆除空心房3.8万平方米,拆除旱厕174座,完成农村卫生改造1469户,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三是打造典型示范。深入推进沱涔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按照沱涔大道沿线各自然村土地性质、产业、生态、文化现状,科学合理推进村庄建设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共接待上级实地考察调研30余批次。双石桥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东田社区、会合村成功申报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牛山村申报红色教育基地。

【基层治理】坚持以“五五”工作法为抓手,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创新“积分制”“庭院经济”等管理模式,构建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群众评”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强化民主议事作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月例会,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顺应民心,通过开展文明卫生“十佳户和十差户”“乡村振兴突出贡献户”“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事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群众满意度、认可度显著提升。二是强化陈规陋习整治。以打造陈规陋习整治重点村为主,建立健全“一约五会”机制,形成共同遵守“村规民约”的广泛共识,凝聚推进移风易俗强力合力,持续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三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完成镇文化站二级定级工作,积极参与2024“神州瑶都·电机之光”万人瑶族龙狮灯会活动、“大地欢歌·惊蛰赶鸟”瑶歌会、“幸福跳起来”永州市第十二届广场舞大赛和盘王节群众文艺汇演暨非遗展演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30余次、送戏下乡4次、送文艺下乡7次。

【民本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一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按时足额发放孤儿、城乡低保、残疾人、特困供养等兜底补贴并按要求提标到位,全镇在册保障的城市低保对象35人、农村低保对象1259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84人、农村特困供养日常照料护理184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479人,小额临时救助212户、23.6万元。积极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发放交通补助1942人、74.01万元。二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积极对接中南大学等高校到镇开展支教活动,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加强学生管理,严格落实“三帮一”控辍保学工作,发放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3229人次、133.93万元,雨露计划发放719人次、101.1万元。三是加力提升医疗水平。医保缴费3.07万人,困难群众和稳定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100%6个家庭医生团队采取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四类慢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实现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上门问诊服务。全年医疗救助2105人次、195.98万元,再救助17人次、2.8万元。四是加深移民后续帮扶。全年完成移民安置房办证801本,占比70%。全力抓产业、强基础、优服务、促振兴,着力建设集商业、医疗、教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全年帮助解决各类搬迁问题23个、闲置移民劳动力稳定就业10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13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5起,真正让搬迁群众“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平安建设】始终以平安创建为统揽,狠抓工作落实,有力维护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平安建设稳步推进。完善了“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机制;全年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3件,调解成功91起,山林权属纠纷调处成效明显,办理12345公共服务热线59件。特防期内涔天河镇没有发生一起进省赴京上访上诉事件。二是安全生产管控有力。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125处,均已整改销号;强力打非治违,责令相关企业整改43起,执行罚款案件13起;完成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6栋,3618栋低收入群众住房安全稳固;加强燃气管理,取消用户自提气;投资5万余元在每个村道路口安装太阳能路灯;投资5万余元采购高压水枪等应急设备;配齐无人机、消防车等救援装备,常态化开展消防、防汛和森林防灭火演练,有效增强应急管理的实战能力,安全生产事故为零。三是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切实抓好普法宣传,在校园、农贸市场、超市、旅游景点、村社区活动集聚地等开展“利剑护蕾”、防范电信诈骗、婚姻家庭等普法宣传9场次,利用连心桥微信群每周发送一次防范电诈宣传知识,结合“五五”工作法入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重点人群及重点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有效防范极端案件事件发生。

【党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实干实绩用人”鲜明导向,提拔重用3人,晋升职级8人,遴选村支书进入乡镇班子、事业单位各1人。开展好“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基层减负赋能,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18项赋能举措和57项村级组织取消工作事项落地落实。

我们全力支持各项事业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计生协会、关工委、老龄、慈善、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科教文卫、武装、民族宗教、统战、保密、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