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江华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公告
  • 发布时间:2025-02-08 16:03
  • 字体【      】

江华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成果公告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需要,指导江华瑶族自治县全域各类城乡开发建设活动和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等,编制《江华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成果已按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复。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基期年为2020年,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2、规划范围。规划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县域范围为江华瑶族自治县行政辖区范围;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涉及海联村、春晓社区、山口铺村、沱岭村、天桥村、四联村、新城村、架枧田村、鲤鱼井村、六联村、赫洞村、大干村、白泉村、栋青村、茅坪村、双顾村、阳华田村、大鹿冲村、老县村、县柚子示范场、县园艺场和县原种场,总面积68.44平方千米。

二、规划目标与定位

1、规划目标。2035年,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富饶美丽新江华的发展目标,建成全国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明显缩小东部林区与西部农区发展差距;创建国家级园区,打造湘南及湘粤桂交界地区知名文旅品牌对外交通全面提升深度融入永州市向南向海向外发展战略;规划常住人口49.85万人,城镇化率54.43%;规划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24.20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20

2、性质定位。神州瑶都、旅游胜地、电机之城、民族强县。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1、三条控制线划定。2035年,明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4.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8.75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61.5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5.10平方千米以内。

县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

2、主体功能分区。以乡镇为单元细化主体功能分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圩镇、水口镇、码市镇、涔天河镇、湘江乡、大锡乡、蔚竹口乡、小圩壮族乡;农产品主产区包括大路铺镇、白芒营镇、涛圩镇、界牌乡、桥市乡、大石桥乡;城市化地区包括沱江镇、河路口镇

3、开发保护格局。

农业生产格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一心两区多园”农业生产总体格局。在中心城区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及农副产品展览中心,将全县划分为西部特色农业生产区、东部农旅融合引领区,创建多个蔬菜、油茶、生猪、茶叶、水果、烤烟、有机水稻等特色农业产业园。生态保护格局。立足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构建“一屏两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以萌渚岭为主体开展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与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对西河流域、涔天河流域生态走廊的保护,并建设多处生态保护点。城镇开发格局。构建“一核两带三区”县域总体保护开发新格局。聚焦中心城区,推动县城强心提质。塑造湘粤和湘桂两条发展带。形成差异化三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联动大路铺镇、涔天河镇、界牌乡和桥市乡的强心铸核提质片区;以白芒营镇为中心,以河路口镇为窗口,依托国道G207串联涛圩镇、大石桥乡保护发展协调片区以水口镇和码市镇引领中东部乡镇发展,形成生态保护优先片区

4、城镇体系。构建1处中心城区、4个重点镇、11个一般乡镇”三级等级结构体系,积极发挥中心城区引领作用,重点镇白芒营镇、河路口镇水口镇码市镇

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四级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复合、全龄友好、类型齐全的优质城乡公共生活圈。

五、综合交通体系

1、公路。加强与道县、宁远县、连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钟山县五地的联系,融入六县一体化高速交通网络及“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东西“两横”为厦蓉高速和江永至桂林高速,南北“三纵”为道贺高速、永清高速和二广高速,永清高速县域内规划4互通。形成“一横五纵”国省干线路网格局,“一横”为省道S349+白福公路五纵国道G207省道S229省道S231省道S239省道S574

2、铁路。提升铁路运输效率推进永贺高铁工程江华段建设,洛湛铁路城区段原线路两厢各预留50米扩展空间

3、水运。预留湘桂运河与现有码头的联系廊道,预留码头至县城的快速通道。采用Ⅲ级航道标准,加大沱江、西河、涔天河水库水运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永州港江华港区的建设,配套建设作业区码头、赫洞码头、锚地等项目。续建涔天河库区航运建设项目,配套建设1个水上安全指挥中心8个综合客运码头、2处枯水锚地和21处渡口。开辟旅游航道,配套建设天湖码头、瑶韵码头、天湖源码头等8综合客运码头。

4、航空。落实《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于中心城区北侧新建湖南江华神州瑶都通用机场。

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风貌管控

县域形成“三区一道”的历史文化保护总体格局。“三区”即北部历史遗迹集中区、南部历史遗迹集中区和东部瑶族历史文化集中区,“一道”即南北向贯穿全域的湘桂古道。加强对52处(65个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5处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4处中国传统村落及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建立各级各类保护名录。加强对3项国家级、4项省级、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对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沱江镇、各类古村和文物古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

构建“一核三带,四区三极”文旅产业格局,彰显瑶都特色风情,积极融入湘桂粤旅游圈。形成四大文旅特色片区,分别为环县城综合服务片区、中部瑶族核心体验片区、东部瑶族山水体验片区、南部瑶族农旅体验片区。

七、综合防灾减灾

防洪防涝中心城区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重点镇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其他一般乡镇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中心城区采用设计暴雨重现期不低于20年一遇24小时24小时排干的防涝标准,其他乡镇采用设计暴雨重现期不低于10年一遇24小时24小时排干的防涝标准。地震防控:抗震设防标准为VI度设防,重要路段、重要建筑、重要区域可在建设时适当调高抗震标准,按Ⅶ度进行设防。人防工程: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人均人防工程建筑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地质灾害防治:全县共划分15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限制新建项目,无法避让的,必须采取工程防治措施。森林防火:中心城区组建50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乡镇组建不少于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防火阻隔系统密度目标不低于5.66/公顷应急救援:2035年,全县应急避难场所人均避难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重点镇设独立占地二级消防站4处,一般乡镇设乡镇专职消防队,古镇古村内设至少1处微型消防站

八、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1、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环县城一体化空间结构,实现“两山两水构底,南北双通三环,四向六位一体”的中心城区引领发展大格局。中心城区选择单中心集核发展模式。两山梁山、岭东山脉,两水为沱江、西河;南北双通为永清高速江华南互通和道贺高速江华北互通;三环为县城外环路,北部连接界牌乡环路,南部连接涔天河镇、桥市乡、大路铺镇环路;四向为国道G207、沱涔公路等通往各乡镇通道;六位一体指桥头铺社区、大路铺镇、涔天河镇、界牌乡、桥市乡及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构建“西工中市东文、一心两轴四区”的城市结构,两轴为江华大道和瑶都大道两条城市发展轴,制定“西扩东提、北填内充”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向西扩建产业园区,对东部老城区进行提质改造,对北部进行基础服务设施布局,对城区内部进行填充提升,优先发展土地利用率较低的区域。

2、用地布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2902.28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418.54公顷,占比83.33%村庄建设用地为237.74公顷,占比8.19%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3、道路交通规划。推动形成 “六纵六横一环”的网格状格局。“六纵”为振兴大道(规划)、站西路(规划)、瑶都大道、四海大道、冯乘路、萌渚路。“六横”为鸿泰路(规划)、为人路、长征路、江华大道、鲤鱼井路、金牛大道。一环为由振兴大道、城南大道、豸山路、启汉路等组成的环形路网。中心城区规划2个汽车站场,包括1个长途汽车站,1个短途汽车站。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在城南片区的瑶都大道以西布置公交首末站。在振兴大道(规划)、城南大道(规划)、启汉路、江华大道、瑶都大道、金牛大道、滨江路、豸山路、迎宾路、鲤鱼井路、永健路等沿线规划非机动车专用车道。在东河西河交汇处建设两条过河人行通道,形成以慢行空间为导向的两河三岸新格局。

4、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教育设施:至2035年,形成中学11小学12人均教育设施用地面积达到5.92平方米/,加快新建职业中专、特教学校、第三幼儿园、四联幼儿园等学校。推进阳华中学、沱江镇第九小学的完善建设。医疗卫生设施:保留完善9现状综合医院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达0.79平方米/,中心城区医院按每千人配11张床位标准配置床位,推进县人民医院扩建传染病楼,支持县疾控中心加快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文化设施:2035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用地达0.81平方米/;在城东区域新增文旅中心,开拓江华瑶族自治县文旅新格局。体育设施:2035年,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60平方米/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养老设施:2035年,人均社会福利设施用地面积达0.28平方米/;支持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办托育机构,有效扩大普惠性的托育服务供给,新增县公立托育并联建福利中心二期建设项目。

5、绿地开敞空间布局。公园绿地系统: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90%形成包括自然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在内12主要公园城市绿道系统:构建1条生态主题绿道6条城镇型绿道4条郊野型绿道,城镇型绿道每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8米,郊野型绿道每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15

6、城市更新规划。采取整治型和调整型的更新方式,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豸山社区、阳华社区、春晓社区、萌渚社区四个社区改造更新。以豸山路以南、西佛桥以北的沱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及周边地区为主要对象,以历史文化保护更新为引导,以微更新、微改造方式,改善街道环境,恢复历史城区格局,完善开敞空间体系

7、基础设施规划。给水:2035中心城区全部由涔天河水厂供水,涔天河水厂2035年的供水规模为13.60m³/d西佛桥水厂作为备用水厂污水:在瑶都大道与金牛大道交界处西侧地块中新建处理规模0.50m³/d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建第一污水处理厂西南方向的污水提升泵站至5m³/d供电:预测中心城区用电负荷为41.60万千瓦。保留现状1220千伏变电站3110千伏变电站(不含专用变电站);新增1220千伏变电站3110千伏变电站燃气:2035年,预测中心城区年总用气量为8060Nm³,规划新建分输站与LNG气化站合建站1座、保留门站和LNG气化站合建站1座,规划新建汽车加气站2座,保留LPG储配站3座。环卫2035年,新增中型垃圾转运站3处(转运量450t/d),与再生资源垃圾分拣中心、有害垃圾转运站、环卫车辆停车场合建。在中心城区东部预留建筑垃圾消纳场用地。2035年,按照4/平方千米要求完成公共厕所布局

8“四线”管控。将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大型公园绿地及结构性防护绿地划定为城市绿线范围,绿线面积为157.36公顷。将沱江、金钟湖、金牛湖等主要干河水系划定为城市蓝线范围,蓝线面积29.17公顷。将港口码头、铁路客货运场站、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电厂、220千伏以上变电站、燃气门站、LNG储备库、消防指挥中心等大型基础设施划定为城市黄线范围黄线面积20.36公顷。将沱江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名镇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划入城市紫线,紫线面积为15.57公顷。

九、规划实施保障

维护规划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及时维护制度,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实施规划,县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过程公众参与制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应当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发挥专家作用,坚持科学决策。加强江华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队伍建设,重视新时期规划人才培养、教育和引进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