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纲要办的有力指导下,江华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突出科学引领,健全工作机制,全县城乡区域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科普的组织力、传播力、精准度、实效性明显提升,有力地助推了全县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优秀组织单位,2023年被中国科协认定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一、高位推动,健全机制,实现科普工作三级联动。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科普工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科学普及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切实把加强科普教育、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举措,制定出台全县纲要实施方案,调整充实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构,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科普格局。二是严格科普考核,提升表彰激励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科普法》,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江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全县绩效考核内容,坚持把实施科普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其他指标同考核、同奖惩,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予以通报表彰,有效调动各级各部门实施《纲要》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健全科普机制,强化应急科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宣教工作联系机制,完善应急科普平台,在政府媒体设置“科学普及、辟谣侠盟”等科普栏目,在各影院播放应急科普短视频,建设“科普江华”科普公众号、视频号、拼音号平台,结合社会重大热点事件,开展应急科普宣传。
二、扩大阵地,补齐短板,推动科普设施全域覆盖。一是完善基层组织,延伸科普工作触角。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制,从教育、农业、卫生、工业战线选拔基层优秀科技工作者充实科协组织,吸纳优秀“三长”到乡镇、村(社区)科协兼职挂职,全县乡镇、村、科技企业成立科协组织,全面实施“五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活动、“4项”科普重点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县农技协、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基层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活动300场次。二是保障科普经费,助力科普事业发展。科普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县级科技馆纳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县政府大力申报“中小科技馆共建”、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等科普项目,相关成员单位主动配套科普资金,用于科普小镇项目、科普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层科普能力提升。三是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增设规划馆、科普基地数字化展教功能,新建“科普中国”E站,积极申报创建省、市、县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在中、小学建设科技活动室,完善科技辅导员队伍,全县各级文化设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均建有科普宣传阵地。四是推进科协“四联”,科技志愿服务有声有色。结合县委“五五”工作法,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制度,推进“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在“科普中国”平台发布科普活动100多场次,吸纳“三长”、科技专家、乡土科技人才加入“瑶都红”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企业、小区、责任区、乡镇村、学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形成上下贯通、联动推进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
三、融合渠道,打造品牌,实现科普传播全面覆盖。一是保证科普渠道,加强科普传播能力。聚焦科普宣传重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精准化、多样化科普活动,利用新媒体优势,在县级融媒、网站设立专栏,发挥“科普江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的科普传播主力军作用,组织科普抖音大赛,定期传播科普资源,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在楼宇、公园、景区设立科普专栏,定期更新科普内容,切实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二是构建传播矩阵,推动科普资源落地应用。加强科普中国e站管理,为群众搭建实用技术学习平台,将e站功能向单位、学校、医院智慧屏进行延伸,“科普中国”“科普湖南”嵌入基层党政服务网络平台,提高群众精准接受优质科普资源渠道,科普中国信息员纳入全县文明单位申报、复评考核内容。日前,江华成功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1.96万人,分享传播科普文章2000余万篇。三是开展科技巡展,推动科学教育普及。举办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邀请省、市科普大蓬车深入农村中小学校送上空气大炮、液氮秀等科普剧及VR虚拟现实等科技体验活动,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各位领导,我县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存在着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普机制不健全等不足。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制定出台相关科普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用好科普工作绩效考核“指挥棒”,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更加热爱科学、理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江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